
當你被獵頭發(fā)掘時,你會怎么辦?
獵頭與媒人的區(qū)別僅在于對再婚次數的計較程度
只要你立志職場而非仕途,獵頭就會成為那個時而真切時而虛幻的影子,不停地追隨著你。
登機前閑著沒事,忽然想起了下午接到的獵頭公司那個電話,心生一計,拿出手機撥通了一個朋友電話。
“喂,是摩托羅拉公司的楊總嗎?”
“知道是你,干嘛?”
“楊總,我是一家人力資源咨詢公司,請問您現在講話方便嗎?”
“方便,有什么廢話說吧。”
“楊總,根據我們多方了解,您是這個行業(yè)中非常優(yōu)秀的專業(yè)人士?,F在有一家全球500強企業(yè)正在尋找負責政府關系和公共關系的副總裁,很多業(yè)界人士都認為您是相當合適的人選。請問楊先生有沒有興趣就這個問題深入討論一下呢?”
“沒興趣,要去你自己去吧。”
這種人對這樣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如此不認真,實在讓我心寒。我轉而用我們之間熟悉的方式講話。
“怎么樣哥們,最近還好吧,你來摩托羅拉幾年了?噢三年了,沒什么想法動一動?剛才說的機會是真的。”
“我覺得摩托羅拉很適合我,這里能夠充分施展才華和抱負,另外企業(yè)文化也……”
我不耐煩地打斷他:“得了,我知道你們領導就在旁邊,也不必這么打官腔,真沒勁。”
在多次遇到這樣的挫折之后,我便不再輕易將獵頭的信息轉給朋友。只是有時與獵頭交談甚歡,說到業(yè)界人士,我就說這個職位不適合我,你可以去找××公司的××試試。我覺得對于獵頭公司這樣的專業(yè)人士來說,進行上面的對話是他們的工作,人家心理絕對不會像我這樣脆弱。
我對獵頭一直懷有嚴重的感激之情,這是因為我職業(yè)發(fā)展中的每一個重要轉折都是在獵頭的參與和幫助下完成的。
十年前剛開始從國家機構“下海”時,第一份工作就是一家香港獵頭促成的。我還記得第一次見獵頭時特別緊張,夏天攝氏35度的高溫,我一絲不茍地 穿上西裝打上領帶,熱得實在無法坐公交車,忍痛花三十多元錢打車去見獵頭。到了辦公室,獵頭艾倫女士穿著短褲T恤,隨意而熱情。我們談職業(yè)發(fā)展,不一會我 就解除了緊張情緒,但是問題回答得還是不夠老練。
艾倫女士最后問:“你覺得你的優(yōu)勢和劣勢是什么?”(What are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?)
不知怎的我想起了做飯。我就說我的組織能力很強(Good at getting things organized)。做中餐需要各種主料、配料、佐料,我自己要備料、炒菜,還要照顧客人的不同需求,但我每次在家請客效果都不錯。
如今,這樣的標準問題連初涉職場的大學生都對答如流,一般是這樣:“我的長處是有激情,專業(yè)能力強,有領導能力,又有團隊協作精神,不知疲倦,不怕困難;我的弱點是急躁,總是想把所有的事情一下子辦好。”
專業(yè)的獵頭是你職業(yè)發(fā)展中不可缺少的伙伴。但是獵頭有一個問題,就是他們往往在你狀態(tài)不錯時急巴巴地找你,而在你真的需要變動需要幫助時全都人間蒸發(fā)。
獵頭有自己的理論:這個世界只有錦上添花,沒有雪中送炭。所謂職業(yè)規(guī)劃,不是在你落水時給你遞救生圈,而是在你向新的高度攀登時及時為你架起旋梯。
我對這一點體會特別深。幾年前一家著名的獵頭公司找我,說有個不錯的機會,可是我當時感覺良好,把人拒絕了。過了一段時間形勢急轉直下,我需要馬上跳槽離開,于是連滾帶爬地找到那獵頭電話:“喂喂喂,那個職位還在嗎?我愿意考慮,我愿意考慮。”
獵頭不緊不慢地說:“職位還在,不過客戶那邊有些新的考慮,招聘計劃的實施將有所推遲。”
可是我等不了了,一個個電話過去,結果都是一樣。后來朋友幫忙介紹了一個不錯的工作,我才長舒一口氣,準備在新的崗位大干一場了。
你猜對了,那獵頭電話又來了。“客戶重新啟動了計劃,這個職位將得到更大的重視,他們的亞太區(qū)和全球總部都要參與面試。”
我覺得,獵頭就像愛情,你看上他了想追他,人家梗著高傲的頭,說我已經有主;你自己生活美滿,家庭幸福,他們又像第三者那樣不斷抓撓著你那不安 分的心。當你是一只健壯的孔雀,迫不及待地展示著美麗的羽毛,嘴里溫柔地重復著:“來獵我吧,來獵我吧。”人家獵頭不耐煩地說:“別吵了,我這兒正盯著河 馬呢。”
關于獵頭,最經典的段子只有一句話。接電話的人說:“你們怎么現在才找到我?”
不管怎么說,接到獵頭電話,感覺就是好。職位再不好,感覺也好。獵頭的另一大好處是可以加強你在本公司的籌碼。如果我是摩托羅拉的楊總,我就不 會像他那樣當著老板講那些“公司真好,對我真好”這樣的虛詞,而是跟老板在一起時讓朋友打一電話進來,僅僅支吾幾句,放下電話對老板輕描淡寫地說:“咳, 這些獵頭總是來煩我。”
獵頭比較難的事情有兩個:一是找到客戶需要的人;二是在他知道這個職位你夠格但不適合你的時候,決定還要不要向你強力推薦。
在這種情況下,獵頭所處的位置就像帶客人扎黑店的導游,嘴上說“您可以不買,沒關系的,看看就好了”,但心里還是想著買吧買吧。
有時我把一個直白的問題甩給獵頭:“你能不能用一句話告訴我為什么要考慮你介紹的職位?”
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沒有準備好,往往是說,“您總是需要挑戰(zhàn)吧”。
這就如同扎黑店,說這東西又貴又沒用,但您怎么也得挑戰(zhàn)一下敢于花錢的勇氣吧。
不管怎樣,作為職場中人,我們還是期待著那樣的電話,期待著以那種標準的方式展開對我們職業(yè)和人生的另一層思考。
只有我的一個朋友遇到了意外。那天他接到電話,對方問:“您現在方便嗎?”
朋友用顫抖的聲音說:“我現在正……正……正方便呢。”
卓眾獵頭編輯 來源于福布斯中文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