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愛情獵頭”光顧上海萬人相親會
11月12日,上海6000多名單身男女齊聚松江泰晤士小鎮(zhèn),萬人相親大會的舉行讓這里成為“愛情之都”,場面十分火爆。大量未能持票入場的父母在相親會門外自發(fā)開起“速配專場”,有的父母直接將孩子的信息寫在小紙板上“推銷”,而職業(yè)“愛情獵頭”也頻繁出沒。
場內:男士信息格外吃香
在會場內,主辦方設置了“尋緣墻”、“尋緣廊”等多個公布單身男女信息的區(qū)域。在A區(qū)大廳里的“尋緣墻”上,張貼了男女共900人的資料,上面有每 個人的年齡、身高、收入等情況。但是,“尋緣墻”的女士信息前觀看者并不太多,男士信息前卻一直十分擁擠,站在外圍的女生和家長只得一邊踮起腳尖張望,一 邊在本子上記錄,有的索性拿出手機和相機一一拍照。記者注意到,在這些信息中,女士的年齡多在25歲—30歲,而男士則多在30歲—35歲。部分單身男女 還能進行現(xiàn)場速配,但最終配對成功的年輕人并不多。
場外:父母掛小紙板相親
10點鐘,萬人相親大會開始,大廳外很快圍滿了單身男女和一些代替兒女前來的父母。“憑入場券才能入場,其他證件不行。”一名保安正在耐心勸說一對想憑身份證入場的父母。即使這樣,相親大會開始1小時后,大廳門外仍然有大量無票市民守候。
“我女兒都快三十歲了,她自己不著急,我和他爸只好替她急!”徐阿姨沒有票,便直接將女兒的身高、收入等條件寫在了小紙板上,向其他父母“推銷”。 中午前,大廳門外的鐵欄桿上已掛上了十來張這樣的小紙板,全是“招女婿帖”。“我沒票進不去,但看到好多介紹女兒的紙頭貼在外邊,還有好些父母在門外介紹 小孩,你趕快來看看。”家住松江的張女士看到此情此景,立刻給家中老伴打電話。她說自己的兒子三十多歲還沒結婚,這次正好幫孩子物色女朋友。除了小紙板, 不少父母還帶著孩子的照片前來,甚至還有父母專門為孩子印制了“相親名片”。11點以后,這些沒票的父母已在門外自發(fā)開起了另一個“婚介專場”。
插曲:精英沒空獵頭出動
制服、高跟鞋、黑色挎包——“愛情獵頭”小張站在萬人相親會門外的道路旁,敏銳的目光在青年男女中搜索。她服務于本市一家大型的婚介公司,任務是從 人群中為公司的高端客戶挑選“另一半”。這些所謂的高端客戶,就是以重金入會、向該公司“預訂”理想配偶的成功單身人士。“我每天都去商場、高級酒會、甚 至地鐵里尋找合適人選。”小張說,外貌、氣質、人品等是主要標準。為此,“愛情獵頭”常常一連在商場站上近10個小時,“一天內能選中一兩個人已經很不錯 了。”而這些人進入候選名單后,還要經過聊天、面試等嚴格篩選,最終能向客戶推薦的人可謂鳳毛麟角。“這些精英人士早年忙于創(chuàng)業(yè),現(xiàn)在步入中年急需尋覓優(yōu) 秀配偶,卻又沒有太多時間自己親自出馬,于是找到我們。”經過一個上午,小張已物色到一個上海某名牌大學畢業(yè)的女孩,“很漂亮,非常不錯,但還要進一步面 試篩選。”
卓眾獵頭編輯 來源于新聞晨報